找回原來的生活,才能找回乾淨的環境

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 發佈於 in 活動訊息

去除後以手指自訂大小,再抽成大小均等的飛魚繩

今年,基金會遵循祖先的傳統夜曆,搭配著歲時祭儀而設計的照顧服務及傳統課程內容.
二月這段時間,我們的居服員特地到海岸邊,採集林投樹的氣根,作為這個月的課程教材,透過手作傳統飛魚吊繩(Pangikngiktan)的製作,讓長者手和眼睛可以達到活動的目的。
由於現代生活中,有許多垂手可得的尼龍繩,因為方便取得而取代了傳統的林投氣根製成的飛魚繩,不過部落長者多半不知道,尼龍繩與魚下鍋煮食時,會釋放大量塑化劑,影響族人健康。
過去繩子都取於自然,採集到製作的過程往往費時又耗神,但卻可以在部落中見到每個家庭,為了製繩全家圍坐談笑的温馨畫面。如今此景已不復在,今天,長者在日照站製繩的畫面,彷若重溯往昔他們熟悉的生活,那種一邊吟古調一邊製繩的樂趣!想想,找回原來的生活,便找回昔日的快樂,也同時找回乾淨的環境.(取之於自然的材料,才真正的是零污染)

註記:
蘭嶼一年中有夏季、冬季、飛魚季.
飛魚季期又分為飛魚招魚祭、飛魚收藏祭、飛魚終食祭三個重要的祭儀。從每年國曆二至三月,舉行的飛魚招魚祭到九月的飛魚終食祭為止都可以說是飛魚季,正值春夏時節,適於出海,飛魚與飛魚乾也為這時期的主要食物。

飛魚招魚祭
每年的二至三月舉行,意在召請飛魚、祈求豐收。招魚祭過後,達悟族人允許在夜間以火把照明來捕捉飛魚,到四月,允許白天用小船釣大魚,但夜間不可捕魚,五到七月可在白天捕捉飛魚,但不可捕捉其他魚種。

飛魚收藏祭
在每年六到七月舉行,表示飛魚的魚汛期已經結束,從這天起不可再捕捉飛魚,改抓其它魚食用。而整個魚汛期所捉到的大量飛魚則曬乾儲存,以備在冬季時食用。

飛魚終食祭
每年中秋節過後,雅美族人就禁止再食用飛魚了,吃不完的飛魚乾掛在屋旁柴架上讓豬狗吃食,不隨意丟棄,表達對飛魚的尊重。

CONTACT

  • 財團法人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
  • 聯絡電話:(089)731-000
  • 傳真專線:(089)732-173
  • 通訊地址:台東縣蘭嶼鄉椰油村12-1號
  • 郵政劃撥:19846318

FACEBOOK